华为事件让很多企业认识了一个新的名词:“专利流氓”,刷新了专利用途新的认知。为了帮助企业更加了解专利流氓,避免入坑,现邀请容大公司工程师洛兴钊为大家剖析华为要求Verizon支付超过10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用事件,希望对中国企业有所帮助。
6月12日,华为要求Verizon支付超过10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用的新闻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,我们先简单叙述一下事件经过:
据外媒报道,6月12日华为要求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为其侵害的超过230项专利,支付超过10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用。原因是Verizon及其供应商使用了华为在网络设备领域约230个专利,涉及到的Verizon供应商多达20多个。
早在2018年Verizon就曾与华为达成合作销售华为手机,但因为美官方压力,其与另一家美国运营商AT&T被迫取消了与华为的合作。
更久以前,华为曾拿下Verizon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网络设备订单,但依然因为官方压力,该订单被迫取消。
Verizon Wireless原为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,从Atlantis Holdings LLC手中收购Alltel后,Verizon Wireless移动用户数为8370万,超越AT&T Wireless成为美国移动通信新霸主。
作为美国移动通信新霸主,选择了站在华为的对立面,但是却仍然抱着华为技术不放,更有意思的是,Verizon理所当然的拖着不交之外,居然还打出“民族情怀”,直接报告了美国政府。Verizon 公司发言人里奇•杨(Rich Young)说:“我们对这一具体问题不予置评,因为这是一个潜在的法律问题。不过,这些问题不仅仅是 Verizon 的问题。考虑到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背景,任何涉及华为的问题都会对我们整个产业带来影响,并引发国家和国际关注。”
在今年4月, Verzion CEO维斯特博格曾表示:“我们的供应商不是中国的,物流渠道不是中国的,生产线也不是中国的。所以看上去我们不受华为禁令的影响。”余音绕梁!
6月13日,主张对华强硬的美国参议员马克·卢比奥在社交媒体Twitter转载华为要求美国运营商Verizon支付专利费用新闻时称,华为已经成为一个专利流氓。卢比奥接着写道,华为通过毫无根据的、代价高昂的专利索赔,对美国发动报复性的攻击。
何为专利流氓?维基百科的定义是:
专利流氓又称专利蟑螂(英语:Patent Troll),用于形容一些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以获取赔偿,却从没生产其专利产品的个人或公司。
也就是说,专利流氓专指那些没有或几乎没有实体业务、主要通过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而生存的公司。华为的专利全部产生于自己的业务,研发费用也超过了苹果和Intel等科技巨头,辛辛苦苦自己投入研发研究专利,这样的公司是专利流氓?我们倒希望中国出现更多象华为这样的“专利流氓”!
特朗普曾说:“某些小偷经常恶意剽窃我们伟大的智力成果。比如未经许可使用专利,而且还不交授权许可费。这种行为十分无耻,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。”
华为只能说:老特,说得对!说得对!
华为在美国逐年公开的专利申请数
关于专利流氓,下面讲几个经典案例,大家就会更加明白了。
当初小米踌躇满志地开始进军美国市场,不想当即遭遇当头一棒。
2015年11月19日,一家名为BlueSpike的公司向马歇尔分院起诉小米侵犯其专利US8930719。被诉侵权产品包括小米4、小米4c、小米4i以及红米1s、红米2等机型,甚至包括还未发布的小米5和小米5 Plus。
这个“BlueSpike”是何方神圣?也是卖手机的吗?
从Blue Spike的网页可知,该公司自称是一间内容管理和应用安全创新的公司,拥有超过98项专利,技术领域涉及水印信号的提取、数据安全、软件水印、产品许可证密钥,ASLR等。公司创始人Scott Moskowitz建立该公司的一个动因是其曾经遭遇个人财产的盗窃,使他认识到“人或撒谎、欺骗和偷”。Scott Moskowitz于1995年申请了第一个有关数字水印的专利,并在随后创建了Blue Spike。
看来,这间公司并不是卖手机的。前面提到的98件专利,与手机密切相关的可能就是那个ASLR了,即Address Space Layout Randomization,位置空间配置随即载入技术。
很不幸,小米正好就是踩中了这颗地雷,被诉侵权专利US8930719就是有关ASLR的。
这个专利可不简单,一查吓一跳,居然拥有117件同族,把它的优先权、分案都搞清楚都不知道要费多少脑子,更别说弄懂他的技术方案,还要打官司。
手握如此利器,却没见他做出什么产品,这是闹哪样?占着茅坑不拉屎,简直是耍流氓!
没错,说“专利流氓”就对了。
一切不以生产为目的去占有专利都是耍流氓。
Blue Spike正是“专利流氓”中著名一员,此前,苹果、谷歌、华为等企业都曾是它的诉讼对象。资料显示,在2012年至2013年间,Blue Spike曾以其持有的4项与信号提取相关的专利,前后在德州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超过70起的专利侵权诉讼。本次起诉小米之前,Blue Spike在11月18日以同一个专利在同一个法院控告了华为侵权。
专利流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:
- 以低价向破产的公司购买专利
- 自己不生产产品
- 购买重要专利来控告大公司
- 暗中出击
专利流氓自己研发的技术不多,主要通过购买专利,然后直接向目标大肥羊公司提起侵权诉讼。或者把专利卖给另一家空壳公司,指使其挑起专利诉讼,通过获取高额侵权赔偿来盈利。专利流氓的商业模式大致如此
UnitedPatents的报告显示,2015年上半年美国共有3050起专利诉讼,其中68%(2075起)的诉讼是由专利流氓提起的。在科技类诉讼中,专利流氓扮演了主要角色。
下面来看看这些专利流氓是如何耍流氓的。
Intellectual Ventures(高智发明)可以说是专利流氓的老大。成立于2000年,由微软前高管纳森-梅尔沃德所创立,谷歌、微软、苹果等也是高智发明的投资者。
先说一下这位创始人纳森-梅尔沃德(Nathan Myhrvold),被称为“科技业界慈祥的年长政治家”,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,数学经济学硕士和理论物理博士,并且在斯蒂芬·霍金门下做过博士后。对,就是那位霍金。
据美国媒体报导,高智发明持有3万项专利,当中约1000项是自己研发的,其它则是通过购买得到。
高智通过借壳诉讼、直接诉讼和诉讼威胁等几种方式来发动专利诉讼。最经典的案例是绿洲研究起诉ADRIVE案。
高智先从发明人Crawford手上买到6项发明,然后卖给刚成立十多天的绿洲研究(Oasis Research),再由绿洲研究向AT&T、ADRIVE等18家业务涉及云计算的服务商发起专利诉讼。高智就是这样,直接参与诉讼并不是他的主要手段,而是隐藏在1100多家影子公司背后发起进攻,隔山打牛。
NTP与RIM公司
2000年,美国加州一家专利公司NTP写信给黑莓的制造商法国Research In Motion(RIM) ,说他侵犯了自己的8项有关邮件系统的专利,要付钱才能继续用。
当时,这家NTP公司没有任何员工,那几件专利也不是公司直接发明,而是与电子邮件系统相关的5件美国专利后来都转至NTP公司名下,典型的专利流氓。难道他也是高智的影子公司之一?
RIM根本没把他看在眼里,不予回应。2001年,NTP就把RIM告上法庭。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,如专利无效等,经过六年的马拉松诉讼,最终还是以RIM失败告终,赔了6.12亿美元,包括支付侵权的损害赔偿费用和未来永久使用的许可费用。
Smartflash与苹果
美国专利公司Smartflash指出苹果侵犯了该公司与“通过支付系统的数据存储和访问管理”有关的三项专利,要求赔偿8.52亿美元,并且获得iTunes销售的产品的部分(按比例)收益。
除了苹果 ,这家公司还向三星、Google、Amazon等提起了诉讼。不少公司已经与Smartflash 达成了庭外和解。
Smartflash没有实体业务,成立于20世纪初,由发明家 Patrick Racz创立,旨在将其专利市场和商业化,只通过手中的七项专利授权进行盈利。典型的专利流氓。
苹果经过辩解,最终Smartflash只获得了5.33亿美元的赔偿。
专利流氓掀起的腥风血雨,搞得鸡犬不宁,为什么大家不群起而攻之灭之而后快呢?他们凭什么耍流氓?
就算是黑社会也得有靠山,何况是小流氓。说到底,还是钱作怪。
在美国,专利诉讼基本是在德州东区法院进行,尤其是马歇尔法院。主要原因有几条。首先,在这里打专利官司胜率高,赔偿额大。据统计,德州东区法院原告胜率达到55%,排名第1;平均赔偿额度达到894.9万美金。2009年,德州东区法院曾就雅培侵权强生判决16.7亿美元的赔偿额,是美国历史上最高的专利侵权赔偿金额。其次,德州东区法院的诉讼规则有利于专利流氓,比如出示证据方面,被告需要找大量证据,而原告不实施专利,基本没什么证据需要提供。另外,法官和陪审团倾向于专利权人,他们相信政府,对美国专利商标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不会轻易怀疑。
有句名言曰:在马歇尔市,已经不是司法为经济保驾护航,而是司法拉动经济发展。
比如三星公司,为了方便日后打官司,自愿成为当地各种庆祝节日的主要赞助商,并且在马歇尔分院对面建起整个德州东区唯一的溜冰场。
有政府在后面撑腰,还能推动当地GDP的发展,专利流氓在这里简直呼风唤雨,得心应手。
当然,也不是所有的NPE都是坏的,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:研究型、营利型和联盟型。研究型NPE主要是一些科研院所,他们也申请很多专利,但通常不是自己去实施专利。营利型就是Blue Spike、NTP这些专利流氓公司。联盟型NPE的典型代表是RPX公司,是专门为了对付专利流氓而成立的公司,他们抢在专利流氓购买重要专利之前行动,不发动诉讼,通过建立会员制,让大家和谐使用一些专利。RPX因此被称为“专利的保护伞”、“专利镖局”。
RPX的主页上有一句话:专利诉讼曾经被看成是一种法律武器。但今天,它俨然发展成为了一套商业模式。
言归正传,其实华为的这些专利本来主要是华为开拓美国市场服务的,现在既然美国市场进不去了,那自然也就没有后顾之忧,可以大胆对美国企业开刀,这可能只是发起反击的第一步。
利用专利来反击可以说很巧妙,这些专利都是合法授权的,索要许可费也天经地义。华为首先选择运营商下手,并没有直接找那些断供的供应商麻烦,这也是一个信号。一方面让美国运营商感受到不买华为产品的痛苦,另一方面提醒下断供的供应商,华为的专利也不是吃素的。
实际上美国的大企业经常被一些只有几十件专利的“专利流氓”折腾地够呛,动不动就被索赔几亿几十亿美元,这些大企业都怕“专利流氓”,因为“专利流氓”可以起诉大企业,大企业无法反诉。现在华为不能在美国市场销售产品,也就不担心在美国被反诉,这1万多件专利简直就是美国通信领域的火药库,随便拿出一部分也够美国企业承受了。
通过本文的讲解分析,希望更多中国的中国企业能够更加了解海外的专利流氓,清楚专利流氓的几种类型,从而避免被海外的专利流氓讹诈,也能够正确的利用专利流氓保护自己的企业。